让农业重回本色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一场围绕着农业的巨大变革,正在艰难进行。
有这么一组数字,中国人耳熟能详,引以自豪。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
但是,巨大成就的背后是巨大代价,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引发的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往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未来的农业面临巨大挑战。
农业的绿色发展与人民福祉紧紧相连。在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红灯”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重点突破,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初见成效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高效利用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就是要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重现农业绿色的本色。
2015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正式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公众的热切期盼,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2月5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5月,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作为重点进行突破。
从“攻坚战”到“五大行动”,既抓得具体,又抓到了牛鼻子。几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高度负责、不断创新,一批实用技术和典型模式初步形成,一系列投入减量、综合治理等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农业转型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通过控量提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已从1998年的0.4提高到0.52。
通过减量替代,推广测土配方技术,2016年全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近16亿亩,有机肥施用面积3.8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约4800万亩。
通过减量控害,加强绿色防控,全国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4亿亩次,粮食、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
通过种养结合,推进畜禽粪污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通过五化并进,全面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面积8亿多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2%。
通过综合施策,修订地膜标准,加强回收利用,农膜回收率达到60%。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将达4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多措并举,生态农业新格局建立
注重生态保育,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紧密的生态产业,也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农业部门通过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推进草原生态奖补、休渔禁渔、“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逐步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但农田、草原、渔业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草原超载过牧、沙化退化,水域生态恶化、渔业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这个被称为是史上最严厉的“土十条”,包括了监测、评估、风险防控、治理试点等内容。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出台,提出守住耕地的“两条底线”,一是18.65亿亩耕地数量的红线;二是耕地质量的红线,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努力达到“藏粮于地”的要求。
通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4亿亩。
通过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2016年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等地区实施轮作休耕试点616万亩,2017年将扩大到1200万亩。
通过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4.6%,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0亿吨。
通过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成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00多个,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并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
通过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4000万亩,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种植。建立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调整生猪养殖布局,推动生猪养殖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
今年初,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同时修复农业生态系统,这也将成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常态。
掘金于绿,绿色发展与现代农业更加融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标准化、品牌化农业,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土地是万物之母,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生产的结果。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科研人员开展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模式,推动产地安全等级划分,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
2016年开始实施的农业标准制修订五年行动计划,已制定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5724项,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5494项。通过一系列标准示范园建设,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国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超过10万个。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已经扩大到152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08个品种、94项指标,基本涵盖主要城市、产区、品种和参数。“米袋子”“菜篮子”都有踪可寻,2016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还农村一片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得到的不仅是环境向好的变化,还蕴含着众多商机,不仅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农业转型升级新路,还催生了一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诞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现代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绿色发展理念将引领农业发展新征程。
(来源:农民日报)
0551-65316938
0551-65320226
ahqygk@163.com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